本文转自:闽南日报正规配资排名
智启未来 育见新篇
漳州构建AI赋能教育教学新样态
市实验小学构建“AI+体验+实践”的沉浸式科技教育模式
近日,2025年福建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名单公布,漳州市阳光学校《AI赋能特殊教育》项目成功入选。该项目通过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引擎,有效解决了特殊教育课程适配性与学习进度差异化的矛盾。这也是漳州市教育局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现代化战略的一个生动实践。
近年来,漳州市教育局积极探索与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在课堂教学、教育管理、体育运动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各县(区)多所学校积极探索AI赋能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教学创新:AI赋能多元场景
在漳州市阳光学校的课堂上,一场静默却高效的对话正在进行。特教教师事先运用部署的DeepSeek等AI大模型,根据不同层次听障学生情况生成了教学设计。通过抽象化知识转化为视觉化互动内容,同学们更易吸收到知识点。当前,漳州市阳光学校结合“四项工程”推动特殊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整合5000+手语词汇、2000+教学案例,构建结构化数据库,实现教学内容和考核试卷的自动化生成。通过AI实时手语翻译功能,有效促进了残健融合教育。
漳州市实验小学构建“AI+体验+实践”的沉浸式科技教育模式,建设创客空间、人工智能体验室和“一米阳光”智慧农业实践园。在创客空间,学生通过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设备将创意物化;在人工智能体验室,学生可学习引入Python编程、机器人搭建等课程;在智慧农业实践园,学生可远程操控灌溉系统,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等,开展植物生长规律研究。
漳州一中分校实施“三维联动”智慧教育模式,构建覆盖课程开发、教学实施与素养评价的全链条生态。在地理课《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外来食料传播史》上,老师运用AI数字人还原明代海商场景,学生通过语音交互分析海关档案数据,结合AI绘图工具可视化贸易路线,解决信息搜索等难题。在物理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上,老师通过创设AI助教引领的情境,以闯关的形式开展课程教学,将抽象物理现象可视化呈现。
管理升级:智慧评价新尝试
闽南师范大学附属龙溪学校打造“智慧校园一站式管理平台”,在校园环境智能化建设中,落地AI互动墙、AI运动吧等场景,并推进智慧教室建设,营造科技化校园环境。学校建设数智作业系统和智能评课系统,实现教学质量的动态化监测与精准评估。
闽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积极探索,聚焦“智能教—学—评”一体化路径,融合数字平台资源与AI技术应用,实现精准教学与高效管理的深度融合。凭借智能感知技术,实时捕捉师生课堂行为、教学节奏、学生参与度等多维度数据生成全面、精准的教学反馈,辅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人机共教、双向互动”的教学新形态也让课堂更具活力与探索性。
漳州市华侨中学通过AI技术构建课堂行为实时分析能力,聚集AI系统师生互动过程产生的相关信息数据,生成以教学评价与发展能力、教学准备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三个方面为主的课程分析报告。
体育革新:智能系统促锻炼
漳州市通北中心小学运用“一站式AI智慧体育系统”,通过无感伴随式的数据采集方式,精准记录全校各年级学生在体育锻炼、课堂教学中的各类体育数据,并实时展示。体育教师通过数据报告,便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
漳州市实验小学松柏分校引入AI智慧体育系统,实时捕捉学生跳绳频率、跳远动作规范性等运动姿态,实现双模式智能测评。学生自主练习,随到随练,即时生成个人成绩单。自系统投入应用以来,学生主动练习时间增加,单人测试耗时和整体体测时间明显减少。
从特殊教育到普通课堂,从区域经验到AI+教育,从基层学校的智慧场景到高校职教的创新赛道,漳州教育正全面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漳州融媒记者 程琳
通讯员 简进丰 文/供图正规配资排名
七星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